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梁明(石鼓山人) 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意象墨彩 地域之境——关于闽西墨彩山水画创作的一些思考·修改版1

2017-04-17 08:12:2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梁明 
A-A+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远的历史传统,它漫长而璀璨的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组成部分。在创作面貌上,中国山水画历来有“南北宗”论之说,总体上看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从中可见地域性差异是山水画风格面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反之,山水画的风格面貌也印证了地域环境对山水风格取向的影响。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闽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在闽西墨彩山水画创作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有一些思考体会,愿与同道分享和商榷。

  一、闽西山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闽西是龙岩的简称,位于福建西南部,与粤、赣两省相邻,常年雨量丰沛,湿热润泽。自古以来,闽西之地便是多山地带,山形地貌多逶迤平缓,林木葱郁且多雾霭烟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闽西这块厚土孕育了客家文化、**文化和河洛文化。其中,土楼建筑被视为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土楼作为闽西客家的住宅形式,分方、圆两种,主要集中于素有“土楼之乡”之誉的永定县。这里的土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包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从文化内涵角度体察闽西身后的文化底蕴来看,闽西自清代以来曾出现像上官周、黄慎、华喦、伊秉绶等有影响的书画大家,也有丰富多样的客家民俗文化。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赋予了艺术家们创作的热情,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造灵感和素材。而关于闽西本土题材的山水画创作,创作者需细研觅察闽西土楼之奇韵,山川之秀美,草木之苍翠,云水之气象,方可在创作中自然融入闽西的地域特征。通过长期不断深入生活,坚持采风写生,进一步对闽西民居和风土人情加以体验与研究。以闽西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为依据,在自身对闽西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最终得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闽西自然山水滋生、蒙养着客家文化渊源和内涵,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也应紧紧抓住为闽西山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保持闽西特有的地域特色。

  二、闽西山水泼墨泼彩创作与实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和情感内在需求的反映,它的形态面貌发展总是伴随着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时至今日,在多元的审美观念之下,我们在继承古人山水画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应从当下文化视野去审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问题。生活在当下的画家如何将个人技法与现代语境相结合,在作品中表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就此我以泼墨泼彩技法为主的闽西山水题材创作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泼墨泼彩作为中国画山水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由来已。据现掌握的文字史料记载,泼墨泼彩的产生可追溯至唐代。唐代先驱王洽发明泼墨法,顾生在泼墨基础上加以泼色。唐代的王洽作画喜以泼墨技法为制,他“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述了王洽泼墨过程,“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我们通过史料中所记述的王洽泼墨的情景,了解到王洽在作画过程中对墨的特性的娴熟掌握。后世画家对泼墨技法的应用则更多在作品中的某些元素之中,如宋代米氏父子的笔墨渊源也取之于唐代王洽的泼墨之法,在其“米家山水”以墨色见中,晕染见长,后结合他法在泼墨之路上探索和建构峰峦、树木、云水的表现形式。清代石涛的山水画笔墨酣畅,变有法为无法,也运用了较多的泼墨效果。梁楷的人物和徐渭的花卉也将泼墨技法运用得游刃有余。当代黄宾虹、刘海粟在泼墨技法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动。另外,张大千更是融合西方抽象艺术,在泼彩基础上使用破墨、积墨等表现技法,使画面的视觉效果更为大气、灵动。纵观中国山水画泼墨泼彩技法发展的历程,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名作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也为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从泼墨泼彩的形式语言上看,它抽象、概括的特征以及柔和自然的肌理能够使画面呈现生动气韵和宏达的气魄,此特点恰适用表现闽西山川延绵的律动,云雾缭绕和温润湿茂的地域特征。对于代表闽西客家文化的土楼建筑本身而言,如何用属于自己的笔墨形式体现其独特的造型,避免出现土楼建筑形式呆板化、符号化问题,又能够较好地传达土楼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我在创作实践中需深入考究的问题。所以在创作之前,我对以土楼为中心的闽西地方文化景致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写生。闽西地域中的山脉梯田、土楼建筑、村庄流水是我写生的重要题材。反复深入生活,坚持写生,对闽西山水越熟悉,越能体悟自然万物的宏观之气和微观之美。

  在闽西山水创作实践当中,我主要以大面积的泼墨、泼彩和局部勾染相结合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讲究画面构成形式美。以墨、彩造境,运用水墨的湿润和流性,使墨彩间相冲、交融,借助墨彩的张力使得画面呈现水墨、色彩泅化流动的偶然效果。在用色方面讲究画面和谐,避免色彩的俗气、燥气和火气。很多时候在泼墨泼彩过程中运用层层积染、积泼及破墨等手法,形成浑厚润泽的墨色视觉效果。在画面构成形式方面,由于泼墨泼彩技法在画面构成中给予观者的是一种整体团块的视觉感受,也对画面的构成和整体布局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墨彩之间关系应有和谐、均衡和聚散,具体来说要处理好画面墨色团块面积大小的呼应和调和,凝聚与疏旷的对立结合,虚实关系及开合之势的处理,注重飞白、空白,以空为有,使画面形成一种节奏韵律,在水墨和色彩的彰显中给人以自然包罗万象的视觉感受,以此表现出闽西大地自然山水的氤氲与润泽。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一种情与景交融的境界,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也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为主要描写对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其特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注重个人心性的表达。我在创作过程中,在泼墨泼彩大效果基础之上,于泼墨泼彩处的边缘皴擦、勾勒出树木、土楼、山路、河流等具体物象。此阶段作画过程摆脱了传统技法中按部就班的程式,笔墨随心,取其自然,从中体味随机妙幻的乐趣,使画面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运动。总体上通过泼墨、泼彩和勾染在画面整体视觉上营造出形、色、光的运动空间,亦真亦幻,力求将眼中之景化为心中之景,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意象美。

  三、闽西墨彩山水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人文精神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生命和灵魂。人文精神是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具体指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强调人的本性。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生命意识,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展现的是画家本人的人文情怀。孟子的“浩然正气塞于天地之间”,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及宗炳的“澄怀观道”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之和谐。所以,中国画家在山水创作中更多的是通过宏观自然,在自然景观的描绘过程中孕育、移情与释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的体验与情感。

  在闽西墨彩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强调自然天成;二是追求时空意境。在山水画创作中,泼墨泼彩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紧张富于激情的运动过程,也是一种对客观物像关系的认识和形象控制的过程。在成画过程中需保持画面气息的通畅连贯,把握好墨彩的运动和节律,使画面达到一种浑然天成、旷远悠然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为了使整体画面获得一种时空的无限性,采用游走和“以大观小”的观察方法,将客家土楼与闽西大地联系一起,宏观造势,心与物融,在物像的描绘中展现万物之气。

  在当代文化语境之下,对传统重新认识和审视,追求作品的时代气息已成为当代山水画家的自觉性追求。在笔墨形式上,不仅要汲取传统之优长,也要开阔自身的思想境界,注重民间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形态的发展。在创作之中,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自然,抓住闽西山水表现的核心,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去表现闽西山水的形象。力求在传统与现代、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之中,传递出笔墨自身的价值所在,呈现闽西地域山水的当代审美面貌和文化情境。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当代山水画发展面临新的境遇,创作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盲目创新。山水画创作的个人面貌受所生活地域的历史轨迹、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影响,同时也折射出不同地域艺术创作的区域性特点。所谓的个性和地域特征并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从传统山水画精神生发的根源中出发,找寻画家创作所需的地域元素,建立在新的时代面貌基础之上传承延续本地域文化,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给予观者以鲜明的印象,传递出作品中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

  注释: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版。

  洪惠镇:《唐代泼墨泼色山水画先驱“顾生”考》。美术观察,1998。

  [参考文献]

  (1)龙岩地区志编纂委员会编。龙岩地区志(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选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5)邵晓峰。中国泼彩山水画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梁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龙岩艺术馆馆长)

  详细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和平路33号

  手机:18505088855

  邮编:364000

3月10日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梁明(石鼓山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